User
Write something
刻意練習、反思復盤快速有效的累積籌碼|累積
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,累積並不是自然而然發生的,而是需要透過有意識的刻意練習來達成。這篇文章將探討為什麼刻意練習如此重要,如何透過系統化的練習與反思,來快速累積我們人生中的籌碼,並且通過持續的努力,朝向長期成功的目標邁進。 ✨初學的陷阱:如何學會「學習」 有一個故事可以形象地詮釋這個觀點。一位年輕的學徒,因對廚藝充滿熱情,決定在短短半年內學習不同類型的料理技巧。結果半年過後,他雖然掌握了各種料理的基本知識,但沒有一項能夠精通。他最後感到挫折,無法在任何一個領域真正脫穎而出。這反映了「雜而不精」的問題,學習的廣度確實重要,但更關鍵的是深度。如何學會專注於一個領域、精進自己,才是學習的核心。 ✨刻意練習的重要性:從「刻意練習」這本書看起 在《刻意練習》這本書中,作者 Anders Ericsson 提到,光靠經驗或重複練習不足以帶來真正的進步。關鍵在於如何「刻意」地設計練習,以最大化學習效果。這種刻意練習,指的是設計具挑戰性的任務,讓自己離開舒適圈,專注在特定弱點的改善,並且通過即時反饋來持續優化。 例如,當你學習彈鋼琴,光是每天彈琴兩小時並不會讓你成為專家,除非你刻意設計出超出你當前能力的練習內容,並且有系統地改善自己的技術。而這個過程,不是靠自然而然的累積,而是有意識地挑戰自己、持續修正,這樣才能真正掌握新的技巧。 這樣的練習方式需要耐心,也需要高度的自律。很多人練習的過程中,會感到挫折、甚至放棄,這是因為他們沒有專注在如何突破自己的弱點,而是陷入了一種無效的重複模式。刻意練習的目的,就是要幫助我們識別自己的瓶頸,並有效地突破它。 ✨教練的重要性:One Muse 的行知合一邏輯 在刻意練習的過程中,有一個專業的教練至關重要。One Muse 的底層邏輯也提到,行知合一的過程中,教練的角色是協助被教練者找出他們的盲點、提供實時的反饋,並且幫助他們持續精進。教練不僅僅是知識的提供者,更是陪伴者,讓學習者在反思與復盤的過程中,逐步掌握成長的節奏。 這與 One Muse 的教練對話邏輯是一致的。我們在與他人對話時,透過教練的角色來觀察、點破對方的盲點,並引導他們設計出合適的行動計畫。透過教練的支持,我們可以在短時間內得到更具體的行動建議,並且針對個人需求進行刻意練習。 這也說明了為什麼自我成長的過程中,擁有一個有經驗的教練是如此重要。他們能提供的不僅是技術上的建議,還能透過洞察我們的狀態與挑戰,幫助我們更快地邁向下一個階段。 ✨無意識的累積:生活中的選擇與長遠的影響 我們常常以為,只要時間夠長,經歷夠多,自己自然而然就能累積出豐富的經驗。但事實上,很多時候我們所做的選擇,並非全然出於意識或目標導向,而是依賴於本能和習慣,甚至是潛意識的驅動。 如果我們經常無意識地做出選擇,那麼累積的結果可能並不如我們所預期。例如,當我們無意識地選擇延續一段不健康的生活方式,長久下來,這可能會對我們的健康、人際關係,甚至財務狀況產生負面影響。這種累積不是我們想要的,但卻是因為缺乏目標與方向而無意間發生的。 因此,清晰的目標與有意識的選擇變得格外重要。當我們知道自己要往哪裡去,我們才會做出能夠促進這個目標的選擇。每個日常的選擇都會成為累積的基礎,讓我們一步步朝向最終的目標邁進。 ✨✨總結:累積的力量在於刻意練習與反思復盤 回顧上述的觀點,累積不是偶然的結果,而是有計劃地透過刻意練習與反思復盤來達成的。透過系統化的學習與不斷反思,我們才能在自己選定的專業或生活領域中真正脫穎而出。 這也與 One Muse 的理念相契合。無論是我們在教練對話中的反思,還是生活中的實踐,都需要刻意地去做,並且在每個階段檢視自己的進展,確保我們的累積是有價值的,是朝著我們設定的目標前進的。 ✨如何自我操練刻意練習? 那麼,該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際操練刻意練習呢?以下是幾個具體的步驟建議: 1. 設立明確的目標:先確定自己想要達成的長期目標,並將其細分為幾個短期目標。這些目標要符合 SMART 原則,具體、可衡量且具有挑戰性。 2. 針對性練習:在每一次練習時,挑出自己最薄弱的環節進行針對性訓練,並設計超出自己當前能力的挑戰,讓練習具備意義。 3. 反思復盤:每次練習結束後,花些時間反思這次練習的成效,找出還有改進的空間,並將這些發現融入下一次的練習計畫中。 4. 尋找指導:尋找一位具經驗的教練或導師,幫助你檢視練習的過程與成效,並提供即時的反饋與修正建議。 5. 建立支持系統:找到一個能夠陪伴你一起成長的社群或夥伴,互相支持、監督,並定期分享彼此的進展與挑戰。 透過這樣的操練,你將能快速有效地累積生命中的籌碼,並朝著自己設定的目標邁進。 💥沒有拿來操練、驗證過的知識,是無用的💥
0
0
我無/刻意間在累積什麼呢 好的還是壞的影響|策略
潛意識如何形塑你的人生?選擇,決定了你在累積什麼 很多人都以為,成功來自於刻意的練習與累積,而失敗是因為運氣不好、天不從人願。但實際上,我們每天無時無刻,都在不經意間做著一個又一個的選擇,這些選擇,無論大小,往往都成了我們日後「命運」的基礎。 那麼,一個人一天會做多少個選擇呢?根據研究,我們每天大約做出 35,000 個決策!而這些決策背後的驅動力,大部分來自於我們的潛意識,而非我們自以為的「理性思考」。 這麼說好了,我們一天的決策中,有多少是為了自己設定的目標而做出的「有意識選擇」?又有多少是因為情緒反應、慣性模式、或過去經驗而產生的無意識反應?如果仔細去檢視,你會發現,大部分的選擇,都是被潛意識操控的,甚至和你表面上想要達成的目標完全沒有關係。 📍潛意識在背後默默運作的秘密 潛意識的存在,目的是為了讓我們「活下去」,這是它最基本的功能。它能幫助我們自動化許多行為,從開車、打字到一些日常習慣,都不需要耗費太多精力去思考。它的運作方式,更像是我們體內的「自動導航系統」,自動接管了大部分我們無需耗費心力的日常決策。 📍潛意識的運作源自於我們過去的經驗、情緒與判斷。它擁有幾個主要功能: 1. 保護我們:潛意識會幫助我們忘記痛苦經歷,以免心靈受到過度的傷害。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候一些不愉快的回憶,會被潛意識刻意壓抑。 驅動自動化行為:當我們熟練某個動作時,潛意識會自動接管,如同駕駛車輛一樣,即使遇到緊急狀況,也能在瞬間反應過來,而無需經過意識層面的思考。 2. 提供靈感:潛意識是創意與直覺的來源,許多靈感或創新點子,都是從潛意識中自動浮現。 3. 記憶儲存:潛意識能幫助我們儲存和整理每天接收到的資訊,並自動篩選出對我們有用的片段。 4. 影響行為:潛意識會影響我們的動機與行為選擇,我們大部分的決定其實是被潛意識推動的。 📍情緒如何成為潛意識的「操作手」 潛意識的運作主要依賴「情緒」作為指引。當一個情境觸發了我們的情緒反應,潛意識便會根據過往的經驗與情緒記憶,做出即時反應。例如,當你突然面對一個危險情境,你可能會選擇「戰鬥」或「逃跑」,這是一種潛意識對情緒反應的快速決策過程。 進一步來說,我們潛意識中的反應不僅僅是簡單的戰鬥或逃跑,它還會依照過去情緒體驗的累積,在更複雜的情境中影響我們的自動化行為。舉例來說,如果你過去經常因為害怕而選擇逃避某些困境,那麼你的潛意識就會自動將「逃避」設定為面對困難時的優先選項。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常常在日常生活中,無法輕易改變那些自己不喜歡的行為模式。因為在潛意識深處,這些模式已經被植入並內化,而要轉變它們,需要的是覺察與情緒的重新調整。 📍觀察自己的情緒反應,勝於觀察思緒 我們要感受到潛意識的存在其實很難,因為它是深埋在意識底層的自動化程序。然而,我們可以通過「觀察自己的情緒反應」,來間接理解潛意識的運作模式。 情緒,是潛意識能量的一種表達形式。它同時影響我們的心跳、體溫、思緒的頻率快慢、溝通語調的急促與高低... 當你感受到強烈的情緒波動時,其實正是潛意識在運作的信號。這時候,你可以問自己:「這個情緒是從哪裡來的?」 情緒的出現,通常是因為現實情境和預期不符時所產生的。當情境比預期好時,我們會感到開心、幸福、喜悅;反之,當情境比預期差時,我們會感到難過、委屈、憤怒。這些情緒會影響我們的行動與決策,進而導致下一步的選擇。 所以,與其努力去控制思緒,不如先學會「觀察情緒」。透過情緒的察覺,我們可以更深入了解自己潛意識的動機與傾向,進而改變它。 📍透過情緒轉換,來影響潛意識的運作 既然情緒是潛意識的驅動力,那麼,我們是否能夠主動去轉換情緒呢?答案是肯定的。 當我們能察覺到自己的情緒狀態,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練習「情緒轉換」。讓自己處於正向情緒中,讓潛意識感受到開心、愉悅、興奮,這樣一來,潛意識的運作就會傾向正面積極的方向,進而影響我們的決策和行為,使它們偏向樂觀、主動、創造性。 比如,當你感到焦慮或壓力時,可以試著深呼吸,聽一些輕鬆的音樂,或進行簡單的運動,讓身體放鬆、心情舒緩,這樣潛意識就會釋放正向的能量,進而影響你對眼前問題的看法與行動。 📍累積什麼,成就什麼:潛意識對累積的影響 回到「累積」的主題,潛意識在累積的過程中扮演了關鍵角色。每天 35,000 個決策,累積的是什麼?如果你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,那麼大部分的選擇就會由潛意識主導,而這樣的累積,很可能並非你真正渴望的人生方向。 例如,當你想要擁有穩定的感情與家庭,是否在日常生活中做出了一些細小的選擇,來累積出好的結果?是否有意識地在晚上睡前和另一半聊聊天?是否會定期安排小旅行來增進感情?還是你總是選擇放任自己偷懶,不去聯繫、不去主動關心,讓距離逐漸拉大? 每一個微小的決定,都在無形中影響著你的人生方向。那些看似無關緊要的選擇,長期下來,便會變成你日後「命運」的答案。
2
0
我清晰的了解對方的需求,而不是一味地講我想講的|協調 - 64句教練對話
我們經常會遇到一類人,他們總是急於給出「建議」,尤其是在發現我們遇到問題或困難的時候。他們習慣用自己理解的方式來解釋我們的情況,甚至給予看似「很有幫助」的建議。這類型的交流,我們可以簡單稱之為「媽媽式的愛」,它背後蘊含著濃厚的主觀性與強制性。 但這裡面有兩個問題很值得探討: 📍用自己的視角去理解他人的處境: 這樣的理解方式雖然看似為對方好,但往往缺乏真正的同理心與觀察力。他們的出發點是基於自己的經驗、價值觀與認知,試圖去解釋我們的情況。結果造成的是一種單向式的互動,而不是雙向的理解。 📍用自己的方式給出建議,期望對方採納: 基於上述的錯誤理解,他們給出的建議自然也無法精準對應到我們的真實需求與困難。這種「我覺得你應該這樣做」的態度,反而容易產生更多的摩擦與衝突,因為他們期待對方照做,卻無法理解對方為何沒有這麼做的原因。 這樣的溝通模式,我稱之為「獨裁者」模式。雖然這個詞聽起來有些嚴厲,但它的本質確實如此。在關係中,獨裁者往往擁有某些「籌碼」,或對現狀有很強的掌控欲。他們害怕失控,擔心失去現有的利益,所以會強烈地把自己的觀點與做法強加於對方,而這一切的背後,其實是源自於他們內心的不安全感與恐懼。 ✨關係中的「獨裁者」 有時候,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情境發生在伴侶、親子或是團隊成員之間。舉個例子,我曾經在成長課程中,看到有另一半在課程結束後,當眾指責自己的伴侶,甚至試圖將對方拉走,並要求主辦方退費。他們無法理解對方為什麼想要來上這種課程,反而認為這樣的行為是對自己權威與主導地位的挑戰。這樣的場景,往往發生在關係中的「協調 Coordination」能量不足時。 當一個人的協調能量不足時,無法真正理解對方的需求,他們只會不斷重複自己的話語與觀點,試圖透過情緒勒索、暴力溝通來掌控局面,因為他們根本無法看見他人的真正需求。 ✨如何提升「協調 Coordination」能量? 當「協調 Coordination」能量很高時,我們的內在是有安全感的。我們不會在關係中有過多的預期與掌控欲,反而能以更開放與尊重的態度來面對每個人。在這樣的狀態下,我們會去留意對方所說、所做的一切,而不僅僅停留在表面,而是試著去理解對方做出這些行為背後的動機與價值觀。 讓我舉個更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。我與另一半一起在家工作,有一天聽到對方說「我肚子餓了」。通常這個訊息有兩種可能,一個是真的餓了,另一個是有其他情緒上的需求,但透過「餓」來表達。要怎麼分辨呢?我們可以去觀察對方接下來的行為表現。 如果對方開始翻找零食、查看手機外送選項,或是不停走動,那麼他真的餓了,這時我們可以直接點外送或準備一些點心來關心他。但如果他說完「肚子餓」後,卻沒有接下來的任何行動,那麼可能背後有別的需求。也許是想要引起注意、需要陪伴,或是情緒上感到孤單。 這樣的察覺需要我們有很高的「協調」能量,而這種能量的提升,來自於我們內在的穩定與安全感,因為當我們不再急於用自己的視角來理解對方時,我們才真正能夠深入對方的內心世界,並真正聽見他們的聲音。 ✨「協調」能量如何應用在生活中? 「協調」能量高的人,並不是一味地討好與迎合,而是能夠在任何狀況下,真正理解對方的需求,並且用一種尊重與包容的態度去回應。在家庭中,這樣的人往往是關係的調和者,能夠讓家庭成員感到被理解與被支持;在團隊中,他們能夠幫助成員間化解衝突,達成真正的合作共贏;而在親密關係中,他們則能創造出相互信任與包容的氛圍。 我認識一位朋友,他在經營自己的公司時,總是會花很多時間與他的員工進行一對一的溝通,了解他們的工作壓力與挑戰。有一次,他發現某個表現一直很優秀的員工突然變得低迷,業績下滑。他沒有急著去責怪,而是仔細觀察後,發現這名員工最近在與家人相處上遇到了困難。了解情況後,他給了這名員工一些情感上的支持,並且允許他彈性工作時間,好好處理家庭事務。結果這名員工很快調整回來,並且比以往更加努力地投入工作。 這就是「協調」能量的力量。當我們真正理解並回應他人的需求時,彼此之間的信任與連結便能被建立,從而創造出更和諧、更高效的合作關係。 ✨結論:如何修煉「協調」能量? 要提升「協調」能量,首先我們要有意識地練習自我察覺,放下過多的主觀判斷,試著從對方的角度去看待事情。其次,我們要持續進行溝通與反饋,透過提問與觀察,去發掘對方真正的需求,並且在理解對方的基礎上給出建設性的回應。 這樣的過程,不僅能夠幫助我們與他人建立更深的連結,也能幫助我們成為一個更有耐心、更有同理心、更能被信任的人。透過這樣的修煉,無論是在家庭、事業、關係中,我們都能創造出更豐盛與滿足的結果,這就是「協調」能量帶來的奇蹟。 💥行知合一|沒有拿來操練、驗證過的知識,是無用的💥
2
1
New comment Oct 9
One Muse 是什麼?一個整合哲學、心理學與能量學的顯化系統
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 One Muse,那就是: *它是一個融合哲學、心理學與能量學的顯化系統,幫助個人從內而外地創造理想的現實,並達到全方位的內外整合與自我成長。 這套系統不僅僅是一個工具或方法,更是一種生活方式與內在探索的過程,它致力於讓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人生的創造者。 從「一念生萬象」開始:內在信念是所有顯化的起點 在 One Muse 的核心理論中,一個人的外在現實是由其內在信念(也稱為「一念」)所創造的。這些信念就像種子,決定了我們如何看待世界、如何選擇行為模式,最終創造出我們所經歷的結果。因此,若要改變外在世界,我們需要從內在信念開始調整。 例如,有些人可能認為「我不值得被愛」。這樣的信念會導致他們在與他人建立關係時,無意識地選擇那些對自己冷漠或不重視的人,從而不斷地印證自己「不值得被愛」的觀點。這樣的重複模式,就像是一種小型的「輪迴」。而這樣的輪迴,是由潛意識主導、信念驅動,最終顯化為外在現實。 能量的根本性:能量決定信念的品質 在 One Muse 的底層邏輯中,「能量」是所有顯化過程的起點。能量的狀態(高低、正負)決定了內在信念的品質。當一個人處於高能量狀態時,他的內在信念往往是充滿自信、正向與積極的,這樣的信念會支持他做出更加符合目標的行動,並吸引更多正向的人事物進入他的生命中;而當能量處於低迷狀態時,內在信念容易被匱乏、恐懼與負面情緒主導,導致他無法採取有效行動,最終陷入不斷自我證明「我做不到」的惡性循環中。 顯化法則的四個步驟:從想法到現實的創造過程 One Muse 的顯化法則包含了四個步驟,每個步驟都有其特定的目的與作用: 清晰畫面:具體化目標 首先,我們需要對目標有具體而清晰的畫面與想像。這不僅僅是對物質上的渴望,更是對生命狀態、心靈滿足感與精神成就的具體描繪。透過清晰的畫面,我們能夠將目標具象化,並且在心中種下這顆「信念的種子」。 情緒充能:連結畫面與情緒 其次,我們需要讓這個畫面與情緒連結。情緒就像是能量的催化劑,為目標的實現提供了必要的驅動力。這個步驟強調的是讓畫面充滿強烈的情感,無論是正向的喜悅或是負向的痛苦,都可以成為實現目標的動力。 感染力:用語言與行為影響他人 當我們對目標充滿情感時,我們需要用語言與行為將這種情感傳達給他人,形成一種「感染力」。這不僅能幫助我們獲得更多人的支持,還能讓我們自身對目標的信念變得更加堅定。當周遭的人開始認同我們的信念,這種集體的力量會更進一步放大我們的行動效能。 強力結語:信念的種子入心 最後,我們需要一個強而有力的結語來引導這個信念深植於心中。這個結語就像是一個引爆點,讓我們的行動變得更加有力,信念變得更加堅定。 槓桿與點燃:結合外在資源,放大顯化效能 除了內在信念與能量的調整,One Muse 還強調「槓桿」與「點燃」的概念。槓桿的運用,指的是透過外在資源(如人脈、平台、知識等)來提升個人的行動效能。當我們能夠善用外在資源時,可以大幅度地提升目標實現的速度與效果。而「點燃」則是透過激發自身與他人對目標的渴望,形成一種集體共鳴,讓每個人在顯化過程中互為槓桿,共同創造更大的能量效應。 這樣的操作不僅能讓個人突破自身的局限,還能與周遭人形成共振,彼此支持與提升,進而放大顯化效能。 顯化過程中的反饋與調整:不斷優化內在信念與行為模式 顯化是一個動態的過程,需要持續不斷地進行反饋與調整。透過察覺筆記,我們可以記錄下每個行動背後的情緒與信念,並透過定期的復盤來檢視這些信念是否支持我們實現目標。如果發現某些信念與行動不一致,我們需要進行修正與優化,從而確保我們在顯化過程中始終保持高效與穩定。 教練與導師在這個過程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。透過他們的引導,我們可以更快地發現內在的盲點,並進行深度的自我剖析與調整,讓顯化的過程更加順利與有效。 從哲學到實踐:One Muse 的未來願景 總結來說,One Muse 是一套結合了東西方哲學、心理學與能量學的顯化系統。它不僅幫助人們設定與實現目標,更重要的是,它提供了一個內外整合、自我提升的實踐模式。透過理解與掌握能量、一念、潛意識三者的互動,任何人都能成為自己人生的創造者,並與環境、社會形成深刻的互動與連結。 這樣的系統,結合了東方的道家、易經哲學與西方心理學、顯化法則的智慧,形成一套超越時空與文化的理論體系。我的目標是讓 One Muse 成為一個能夠在未來長久傳承與發展的系統,就像易經、塔羅牌一樣,不僅具備深厚的哲學根基,還能與每個時代的生活現實緊密結合,成為一代又一代人們心靈成長與實踐目標的指引。這是 One Muse 系統存在的價值與意義。 行知合一|沒有拿來操練、驗證過的知識,是無用的
3
0
One Muse 是什麼?一個整合哲學、心理學與能量學的顯化系統
行知合一的重要性,現代人都知道太多但做太少|目標
如果讀書是為了考試,那在考完試的那一刻,所讀的書已經可以忘掉了。 我記得我在大學畢業後兩年,搭捷運上班的路上,巧遇了以前班上的學霸,每次考試她總是全班第一,而我大概就總是在 80 ~ 90分之間徘徊,名次頂多有個 13 ~ 25 名(全班40位學生);遇到她那時,我一時興起,問了句:「對了,你還記得當初學組織管理學的時候,有提到一個名詞叫做控制幅度(簡稱控幅),是指一個專業的管理人,在一天之中可以跟幾個人認真用心的對談、討論工作嗎?」 永遠記得,問完這個問題後,她將視線從手機螢幕上離開,用一種很疑惑的眼神看著我說:「都畢業兩年了,為什麼需要記得這種東西,我考完試就忘了啊!?」 聽到學霸都這麼說了,我想一般同學們,肯定很多人也一樣考完試就忘了。 我很常分享的一個經典案子,是我在閱讀三國相關的典籍時,有看到了這麼一段。曹操其實在年輕的時候非常愛玩跟捉弄人,也並不是特別愛看書。而在他初出天下後,與袁紹有了一場經典的戰役 - 「官渡之戰」;這場戰爭中,曹操用不到兩萬的兵力,戰勝了十萬雄獅的袁紹大軍。故事的細節很精彩,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另行翻閱。 而在這邊要提到的一個小細節,則是曹操在與袁紹對戰的期間,才開始認真的拜讀孫子兵法,相比袁紹來說,根本就是晚了十年,因為袁紹家族顯赫、四世三公,從小就飽讀詩書,當然兵法書也是他必學的經典。但問題就在於,袁紹讀孫子兵法,目的是為了科舉考試,而曹操讀孫子兵法的目的只有一個,就是打贏一場影響他一生的戰爭。 最終,曹操透過了佯攻、詐敗、堅守、外交、斷糧… 等謀略交錯使用,最終達到了以少勝多的戰果,奠定自己軍勢,並徹底削弱袁紹的實力。 能用出來的知識,學了就要去用、去驗證、去反思;當我們學了馬上用出來,才會熟記於心,內化成為自己的智慧。否則知識只是知識,學了再多的知識而沒有透過實作而內話,只會徒增大腦的容量,還消磨了最珍貴的時間。 在台灣,非官方統計,單純就我自己及身旁許多上了課的朋友的觀察與統計,大概有 4百多萬人,非常熱愛學習。就是在一個機構單位學了一套系統之後,可能還沒花時間去內化,或者是在生命中用出來,就急著學下一套知識與系統。或是像我有一些朋友,很常會買電子書、線上課程,但是買了之後幾乎沒有一本電子書或課程是有真的認真看完的。 像這類的行為,我會稱之為因「知識焦慮」而衍生出的補償行為,這樣補償行為的背後,大概有幾種可能性的原因。 第一種狀態是對於自己未來的不確地性,可能是為了維持自己在職場上的競爭力、為了解決層出不窮的組織、團隊問題… 等等。簡單來說,就是透過相對較低的成本,來擴張自己的知識以及特定領域的認知能力。 第二種狀態是,想要掌握流行話題,進而能夠融入人群中,也就是「社交焦慮」。同樣的,掌握最新的商業知識、個人成長的資訊、身心靈產業的話題,這些都是所謂的「談資」,也就是說,其實他們的學習並不是真的要學習,而只是當身旁朋友在聊到特定的一些話題的時候,不要接不上話,總得要能回個:「啊!這本書我知道,我有買,就是在講什麼什麼,真可惜,我太忙了,還沒能完全地讀完它。」 接上了話題,也讓自己有個台階可下,不至於產生所謂的社交障礙。這樣取得談資的方式,成本低廉,話題廣度夠,其實也是很棒的投資。 所以,就上面的幾段故事來看,我們可以從學習這件事情上,看到隱藏在表象上的幾種不同的需求,分別是: 『為了達到解決特定問題的需求,比如說曹操學孫子兵法是為了打仗。』 『為了達到他方特定的資格或期待,以至於可以有好的學歷、收入、工作。』 『為了達到社交的需求,以至於可以有面子、有談資,能不落人後,甚至偶爾還可以帶話題。』 也就是「慾望目標」與「使命目標」兩大類別的目標差異。這兩類目標的描述,會在後續的文章做區分。
1
0
1-14 of 14
One Muse 萬謬卡
skool.com/onemuse
歡迎你來到 One Muse 萬謬卡的學習型群組,One Muse 是一套富有哲學的系統觀,融合了顧問技術、教練對話、心理學...等的底層邏輯。協助人們用不同於過去的維度去思考眼前的問題,於是將看到不同的洞見以及解決方案,進而 - 成就,想成為的自己,在事業、財富、情感、家庭、健康上全面提升。
Leaderboard (30-day)
powered by